然则五脏和者气脉长,五脏病者气脉短。即如此方,于主治注中,治一切清阳下陷,中气不足之症。
滑,不涩也,往来流利,如盘走珠;涩,不滑也,虚细而迟,往来觉难,如雨沾沙,如刀刮竹。阳跷之前,乃少阳之经,少阳气盛则跷前卒大,故当取少阳之下俞穴名临泣。
凡肝部见肺色,肺部见心色,肾部见脾色,脾部见肝色,及六腑之相克者,其色皆如是也。 此下死期,悉按《河图》,或言生数,或言成数。
夫人迎为足阳明之脉,不可以言于手,气口总手太阴而言,不可以分左右。甘、桔二味,为咽喉必用之药。
至于互为生克,诊有精微,目明智圆者,可以视察而知也。引垂居外,谓明显开豁也。
此上五节,皆用本脏之味,以治本脏之病也。紧则为寒,紧则阴气胜,故凡紧急之脉多风寒,而气化从乎肝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