另有发汗,已热气已泄,反发黄者,非瘀热发黄,当于寒湿中求之。然亦有阳明里热、上冲头面,汗多口渴而面赤者,故以此方治之。
若不大便六七日,恐有燥屎,欲知之法,少与小承气汤入腹中,转矢气者,此有燥屎,乃可攻。 若并之已尽,是为传过,仲景所谓太阳证罢,潮热,手足汗出,大便硬而谵语者是也,法当下之,以承气汤。
若一见渴,则为里有结热,可用五苓散。其脉关上浮,属阳邪,故用大黄黄连以泄痞热。
若胃热兼虚者,人参橘皮竹茹汤。言翕翕发热,形容表邪拘紧之象。
总之,热痰凝结,以半夏黄芩同用;水饮凝结,则去黄芩而以半夏茯苓同用。冬时触冒寒毒,至春始发,郁久变热,故以温名。
予亦有代之者。当宝之以尽厥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