余曰∶乃脾不能摄涎也,咽间鸣乃肺气虚甚也。后因劳复作,用补中益气汤加益智二剂而痊。
遂朝以六味地黄丸,夕以异功散及蚵蟆丸而痊。毕姻后,朝寒暮热,形气倦怠,两足心热,气喘唾痰,仍用前二药,佐以六君子汤而愈。
时时作痒者,脓溃生虫也,用点药紫苏膏。钱仲阳云∶小儿之脉,气不和则弦急,伤食则沉缓,虚惊则促,急风则浮,冷则沉细,脉乱者不治。
两金匮∶青主第三次惊风,黑绕口三日死,青连目入耳七日死。若认为阴火,用黄柏、知母等药,复伤生化之源,其亦不治者矣。
一小儿目痒出水,连札项间结核,阴囊搔痒。一小儿囟陷吐泻,手足并冷,用白术散加木香、炮姜,治之而愈。
《保婴集》云∶急惊屡发而屡用直泻之药,则脾阴愈消,而变为慢惊多矣,大率吐泻痰鸣气喘,眼开神缓,昏睡露睛,惊跳搐搦,乍发乍静,或身热身冷,面淡青白,或眉唇青赤,其脉迟沉数缓是也,当温补脾气为主,而佐以安心制肝。后因怒,前症俱作,用柴胡栀子散而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