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凡患疟者,必因于盛暑之时贪凉取快,不避风寒,或浴以凉水,或澡于河流,或过食生冷,壮者邪不能居,未必致病,怯者蓄于荣卫,则所不免,但外感于寒者多为疟,内伤于寒者多为痢,使能慎此二者,则疟、痢何由来也?肺主气,肾主精,精虚则气不归元也。
又有触热太过,气不得伸,面垢闷倒,名曰“中”。至若阴阳皆壮,则亢而为害,或以孤阴,或以孤阳,病之所及,下至阴阳,盖男为阳道,女为阴器,隐曲不调,俱成大病也。
风气通于肝,故必先伤肝也。世俗但呼为脾倦,而不知其有由然也。
若卫气失所,则当开不开,当闭不闭,不得其宜,为寒所袭,结于经络之间,急不伸,则形为偻俯矣,阳急则反折,阴急则俯不伸,即此之谓。此二节配合气味,所当仿之。
阳盛则内伐真阴,水不胜火,故主于肾。 但气至而会,其病乃作,则邪气卫气,均为日下一节矣。
忧愁思虑则气抑不伸而心系急,气道约,约则满闷于中,此叹息之不容已也。人身之气亦然,故盛于阴分则所长在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