须知伤寒论阳明,而燥症之外感已寓其方;论太阴,而湿症之外感可推其药。故可令真气自为往来,而邪则能无并也。
传者以此传彼,乘者以强凌弱,故有曰“传”、曰“乘”之异名耳。若举动躁妄,则神气浮越,即不能固其阳气也,邪乃侵之。
余沉潜于斯二十馀载,始知人身阴阳合一之道,仲景立方垂法之美。然胃中寒则腹胀,肠中寒则肠鸣飧泄,中气不足,肠为之苦鸣,此又皆寒胀之有声者也。
脉弱以滑,是有胃气,命曰易治。精中无气,则孤精于内,阴内无阳,则气耗于外。
自风府而上,则入脑户,故为脑风。若云带饥,则不可也。
阳动则散,故内外皆越而气耗矣。 按之热至而痛止者,正以血虚故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