万氏方有治肺热暴喑者,用猪脂一斤炼过,入白蜜一斤再炼;少顷滤净冷定,不时挑服一匙,即愈。幽门、阑门、魄门,皆仓廪之门户,门户不能固则肠胃不能藏,所以泄利不禁,脾脏之失守也。
又如“病人语声寂然,喜惊呼者,骨节间病;语声喑喑然不彻者,心膈间病;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,头中病”;“息摇肩者,心中坚;息引胸中上气者,咳;息张口短气者,肺痿唾沫”;“吸而微数,其病在中焦,实也,当下之则愈,虚者不治;在上焦者其吸促,在下焦者其吸远,此皆难治。精气竭绝,形体毁沮。
古人积日成月,积月成岁,乃不易之至理。若以药法言,则阴盛阳虚而多卧者,自当补阳泻阴矣。
其能开腠理,致津液者,以辛能通气也。 秋气至,微霜下,万物俱衰,阴阳未定,故内无所主而坐起不常,目则KTKT无所见,以阴肃阳衰,精气内夺,故应深秋十月之候。
凡惊伤胆者骨必软,即其证也。故治虚邪者当先顾正气,正气存则不致于害,且补中自有攻意,盖补阴即所以攻热,补阳即所以攻寒,世未有正气复而邪气不退者,亦未有正气竭而命不倾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