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承上条互发其证,以明先里后表之治也。若在「吐食不下」句之下,则是已吐食不下,而自利益甚矣。
少阴病下利,便脓血用桃花汤不止者,热瘀于阴分也,则可刺本经之穴,以泄其热,张璐曰:先下利日久,而后便脓血,则用桃花汤。 温热则传经,变病不一,中暍则不传,不愈即死也。
身以前属阳明,头面动摇,口噤齿齘,缺盆纽痛,脚挛急,皆阳明痉也。故当从小柴胡分解阴阳,则上下通和,濈然汗出,而表里之邪为之一撤矣。
若腹满嗌干,不大便,大实痛,始为太阴里实,邪从热化之证,当以桂枝加大黄汤下之矣。此戒发汗以夺阳明之津,彼戒发汗以夺少阴之淋家者,湿热蓄于膀胱,水道涩痛之病也。
喘则阳争于上,利则阴争于下,胃中土也,阴阳争夺于上下,而中气不守,故无法可治,而皆主死也。伤寒,厥而心下悸,宜先治水,当服茯苓甘草汤,却治其厥,不尔,水渍入胃,必作「厥而心下悸者」之下,当有「以饮水多」四字,若无此四字,乃阴盛之厥悸,非停水之厥悸矣,何以即知是水而曰宜先治水耶?
汪琥曰:厥而心下悸者,明系饮水多,寒饮留于心下,胸中之阳,不能四布,故见厥,此非外来之寒比也,故法宜先治水,须与茯苓甘草汤,而治厥之法,即在其中矣。邪壅三焦,则荣卫不行,水无去路,则外渗肌体,故一身尽重,不可转侧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