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阳病二三日,不得卧,不过经络不宁,何至但欲起,必有痰涎结在心下。此章汗出谵语,且有燥屎在肠胃之中,乃是阳明风热,消津结硬,蒸其胃汁,外腾阴血阳津有立尽之势,则须下之。
阳明病发热汗出,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。太阳病,重发汗,复下之,不大便六七日,舌上燥而渴,日晡小有潮热,从心下至小腹硬满此分别同是下后,上条身热不去,心下结痛,与此条日晡潮热,小腹硬痛,治分上下。
旧注风伤卫为阳,寒伤营为阴。其后虽发热烦躁,即大便硬,然结粪必少,止可以小承气汤和之。
以上二条,表邪利害,宜散表。另有身不发热,冷汗自出,脉沉而迟,乃太阴经阴黄也。
若脉浮沉俱有力者,是丙丁中俱有热也,可导赤、泻心各半服之宜矣。 若热病后,火旺烦躁,黄连泻心汤。
太阳见表症,羌活冲和汤。 导赤各半汤见发热。